幼儿春季穿衣指导
作者:秀涓幼儿园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3-25 13:47:06
  

老话说“春捂秋冻”,气温慢慢回升,可冷暖多变。不过,在这乍暖还寒的早春天,早晚温差还是有点大,所以亲爱的孩子们、家长朋友们还是需要“捂”着点儿。尤其是孩子皮肤、身体需慢慢适应冷暖天气的变化,“捂”更有利于维护身体对体温的控制,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。而所谓“春捂秋冻”就是起到这样一个作用。很多妈妈说气温很高的时候捂着很热,也不能脱衣服吗?其实“春捂秋冻”不是简单地穿不穿衣服,穿多少衣服,还是有很多讲究可言的。


什么是“春捂”

“春捂”是指在春季气温刚刚转暖时,不要过早脱掉棉衣,是身体产热、散热的调节功能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。

春天为什么“捂”呢?俗话说“春天孩儿脸,一天变三变”,此时天气乍暖还寒,往往是太阳出来暖洋洋,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,很容易出现倒春寒。     

1. “春捂”有利于抗寒。

人体也是自然界中的生物,所以在春天开始复苏,在冬天“冬眠”的皮肤细胞渐渐活跃,毛孔张开,这时冷风袭来时,就会通过毛孔侵入人体,不仅寒冷还会引发疾病。

2.“春捂”也是适应气候的一个过程。

初春时节,寒流冷空气仍旧存在,气温还不太高。在这种情况下,不“捂”着点儿就很难适应冷暖的变化,容易发生感冒、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。更重要的是春季本来病菌就大量复苏繁殖,侵袭宝宝身体,容易引发各种传染疾病。

春捂把握“815原则”

虽说“捂”很重要,但是并不是简单的穿脱衣服就可以了。一般来说,15℃是个临界温度,超过15℃就脱掉孩子的棉衣,否则就真的会感到热,也就是超出了耐热限度。此外,如果日夜温差大于8℃也是捂的信号,也就是白天和晚上的气温温差达到8度,也是需要捂捂的。
     其实,春捂也不一定非要穿笨重的棉衣棉裤,出门选择容易穿脱的挡风外套,既保暖又透气,如果衣服裹得太多捂出汗,吹了冷风也容易着凉。

宝宝这些部位要捂好

 

1. 头颈

人体头颈部血管丰富,而30%左右的热量都是由头部散发,尤其是宝宝身体的热量散发很快。而且头皮和颈部的皮肤很薄,所以春捂最好能保护好宝宝的脖颈和头部。不过头部也不能捂的过热,否则容易引起头晕头昏、烦躁不安。

2. 肚脐

不单单是肚脐,整个宝宝的肚肚部分都需要保暖,如果受寒,会直接损伤肠胃、脾胃,导致腹痛、腹泻、消化不良等等问题。

3. 后背

后背对于中医而言是很重要的躯体部分,是“阳气”汇聚的地方,所以保持后背温暖可以预防疾病,减少感冒。不过,保暖也不能过度,如果宝宝穿得太多,后背出汗,反而容易感冒。大小适合、不紧不松的马甲或坎肩,是用来给背部保温的不错选择。

4. 脚丫

四肢由于离心脏较远,所以血液供应可能就不足。尤其如果双脚受凉,宝宝免疫力下降,潜伏在鼻咽喉的病菌就会趁机大量繁殖,引起疾病。建议给宝宝穿上纯棉材质、透气性好的鞋袜,既保暖又吸汗。

温馨提示:儿童头部不建议“捂”

头为“诸阳之会”,是人体阳气最盛的地方,适当的“寒”可以刺激头部血管及神经,有助于保持大脑清醒。而且对于儿童来说,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/3是由头部发散,加之相比冬季,春天的温度不算特别低,因此如无特殊情况可以不用给孩子戴帽子哦!

“春捂”原则

1. 下厚上薄

春捂穿衣要“下厚上薄”,因为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,容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。因此,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,要注重对孩子下部,尤其是腿脚的保暖,以免感受风寒。

2.把握好时机

春季气候多变,时有寒潮过境,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,妈妈要适当给孩子增添衣物。恰到好处的“捂”,可将感冒、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。

2. 脱穿衣服看情况

春季早晨天气比较冷,到中午温度升高时,不能马上将孩子的衣服脱掉。当孩子玩得满身出汗时,也不要立刻脱衣服,先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,让孩子安静下来,等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外衣。

4.持续时间:7-14天恰到好处

捂着的衣衫,随着气温回升要慢慢地减下来。但是减衣不能太快,否则会出现没“捂”到位的现象。怎样才算到位?医学家发现: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,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,也得再捂7天左右,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适应。减衣过快有可能会让他们冻出病来。

这些春季穿衣误区需绕行——

 

误区一:多穿一点,总比冻着强

如果穿得过厚,皮肤需要分泌大量汗液来散发热量;但厚重的衣服会令湿气无法及时排出,导致皮肤“捂”在潮湿闷热环境中,而引发各种皮肤问题,比如热疹(痱子)等。再者,孩子天生好动,尤其已经上幼儿园的宝宝,每天需要参加多种多样的室内外运动游戏。如果穿得过厚,也不利于他们身体活动,影响其运动能力发展。

建议:采用“洋葱式穿衣法”

顾名思义,就是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穿搭。基本原则是:内层穿材质柔软、透气排汗、相对较薄的纯棉内衣;中层穿相对保暖的衣服(如毛衣、卫衣等);外层穿防风防水的外套,既方便宝宝穿脱,还能形成“冷空气隔绝层”、保暖防寒。

误区二:打喷嚏就是着凉了,要多穿衣

导致打喷嚏、流涕的原因,除感冒着凉外,还有花粉、灰尘、干燥的气候等等。爸爸妈妈还需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,判定打喷嚏是否与“冷”有关后,再考虑是否要添加衣物哦! 

建议:通过摸孩子的后颈来判断冷热

如果孩子后颈温热且干爽,表示衣服穿得正合适;如果后颈偏凉,表示衣服穿得较少,需及时增加衣物;如果后颈出汗,则代表孩子衣服穿多了,应适当减衣。 

 

误区三:孩子穿衣服,漂亮时尚的优先

有些家长为了好看,会给孩子穿紧身裤、连裤袜、小裙子、背带裤、连体衣等。实际上,这些衣物有的过紧、不利于活动,有的则不便穿脱,都不建议给儿童穿。

另外,有长带子的连帽衫,以及带有铆钉、水钻、亮片等装饰物的服装、丝巾等,存在误食、划伤、窒息等安全隐患,也都不建议选择。

 

建议:已入园的宝宝春天可这样穿

1.最内层穿纯棉材质、透气性好的的衣物。

2.上衣最好是拉链式的开襟小外套,尺码可稍大一码,身体活动方便;下身优选运动款式的裤子,尺码建议按照孩子实际身高来挑,以裤长适合且腰部松紧适中为宜。

3.鞋袜合脚且透气性要好;鞋子建议按照脚的实际大小选择,最好试穿后再买;带魔术贴的款式,比较易穿易脱。

4.还可以准备一件小马甲,让幼儿在去户外时穿上,既保暖还便于活动。

每年的春天是呼吸道疾病和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,注意儿童穿衣增减尤为重要,希望以上幼儿春季穿衣方式,可以供家长朋友们借鉴。让我们的宝贝在春光里,迎接新学期的到来,感受生活的美好,健康茁壮成长!

分享到: